数学系

朱宏伟

  • 作者:
  • 发布时间:2016-07-09
  • 点击量:

朱宏伟,女,19715月出生,青岛大学副教授。

学习与进修经历:

19899-19936月在哈尔滨师范大学数学系数学教育专业学习,获理学学士学位;

19939-19966月在哈尔滨理工大学数学系,硕士研究生。

工作经历:

19967-至今,青岛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,教师;

教学奖励:

2005年青岛大学理工学院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一等奖

2005年青岛大学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三等奖

2009年青岛大学2008-2009学年教学优秀奖;

2015首届全国高校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华东赛区二等奖;

其他荣誉称号:

2005年青岛大学理工学院优秀教师;

2006年青岛大学优秀教师;

2008年青岛大学数学学院优秀教师;

2009年青岛大学工会工作积极分子;

2010年青岛大学数学科学学院“优秀教师”;

2014年青岛大学岗位争优秀巾帼建新功先进个人;

2015年青岛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优秀教师

本科生项目指导:

1.        2015年青岛大学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:对称性在积分计算中的应用(负责人:刘艺乔(201341701073);成员:张薇(201341701030)、李烁烁201341701012)、刘建坤201341701015)、孙孟伟(201341701020))

2.        2015年青岛大学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:实变函数若干问题思考(负责人:王新(201341701081);成员:杨涛(201341701083)、胡磊201341701065)、耿德发(201341704063)、王萌(201341701021

主持的科研项目:

序号

名称

项目来源

负责人

执行

期限

资助

金额

 

1

一类时滞泛函微分方程的周期解存在及唯一性研究若干问题研究

校级青年科研基金项目

朱宏伟

2007.07-

2009.12

0.2

结题

教学研究项目:

序号

名称

项目来源

项目

负责人

执行

期限

资助

金额

进展

情况

1

翻转课堂教学法在大学公共数学教学中的实证研究/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(编号:YBS15021

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

王彩芬

朱宏伟位次4/7

2015.12-

2017.12

0.50

在研

2

数学分析课程探索与研究

青岛大学教学研究项目

王梅

朱宏伟位次2/5

2006.06-2007.12

0.50

结题

3

《实变函数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探究》

青岛大学教学研究项目

朱宏伟

2007.06-2008.12

0.40

结题

4

《实变函数》核心课程建设项目(16081307

青岛大学教学研究项目

朱宏伟

2014.06-2016.06

1

结题

5

青岛大学本科生考研升学率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

青岛大学教学研究项目

陈红

2005.06-2006.12

0.6

结题

 

 

主要学术论文:

 

1.  朱宏伟,张若军.具有分布时滞的Lienard型方程周期解的存在[J].山东大学学报(理学版),2009 Vol.44(2).

2.  朱宏伟,张若军.一类广义Duffing型方程周期解的存在性[J].中国海洋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版),2009,Vol.39 No.6.

3.  朱宏伟,王梅.具有两个偏差变元的广义Lienard型方程周期解的存在性[J].青岛大学学报,2009 Vol.22 No.1

4.  朱宏伟,李明.二维系统的非脆   控制[J].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,2009VOL.25 No.4 34-36.

5.  朱宏伟,张若军.一类具有偏差变元的泛函微分方程周期解的存在性[J].数学的实践与认识,Vol.37(21),2007.

6.  张若军,朱宏伟.具有分布时滞的Duffing型方程周期解的存在性[J].中国海洋大学学报,2007 No.3.

 

 

其他文章:

1.  王梅,朱宏伟,赵凯.综合性大学数学公共基础课教学探索与研究[J],高等理科教育,2008 No.3.

2.  张若军,朱宏伟.发散性思维在解题中应用[J]. 高等数学研究,2004.10.

 

联系方式:

办公地点:青岛市宁夏路308号,青岛大学浮山校区励行楼(西七)212

办公电话:0532-85953660

QQ号:379834076

E-mailzhuhongwei0505@126.com

 

 

青岛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地址:青岛市宁夏路308号 邮编:266071 电话:(0532)85953522  85953660

  COPYRIGHT QINGDAO UNIVERSITY